1. 河道巡查監測:定期巡查河道,發現污染源并及時清理。
2. 河道疏浚:清理河道淤積的雜物、泥沙等。
3. 河道水質治理:采取生物、物理、化學等多種手段,凈化河水,改善水環境。
4. 確定污染源:采取調查問卷、樣品分析、現場檢查等多種方法,找出污染源并進行處理。
5. 河道綠化:在河道兩岸種植樹木、花草等綠化植物,增加河道生態環境,減輕污染的影響。
6. 河道環保警示:設置環保宣傳標語、塑料桶等,提高公眾對環保的意識,減少污染行為的發生。
7. 技術設施建設:包括生態加固、凈化站建設等,提高治理效果。
8. 科研創新:運用科技手段,開展污染源監測等研究,不斷探索新的治理方法。